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梅州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 对标对表全力备战迎检

  • 2021-11-10 10:34:07 来源:南方日报

文化梅州即将迎来一场大考。

今年8月,全国共13个城市被列为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梅州市是广东省唯一入选城市,将于12月参加终审。

广东梅州,凭借什么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脱颖而出?梅州将如何应对大考?这份荣誉又将为梅州带来什么?

从历史走到现在,梅州既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世界客都、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旅游大市,传统与现代兼容,让梅州文旅极具标识度。

从现在走向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之乡的知名度、美誉度,打响梅州IP?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对梅州来说,恰逢其时,这既是挑战,也是时代赋予的良机。

优势何在?

与日韩文化有深厚渊源

从空中俯瞰,梅州青山如黛,景色如画;走近探访,“文化名城”的气质随处可见。

东郊周溪畔,客家公园里,一座别具西洋风情的砖木结构园林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门楣上印刻着“人境庐”三个字。

人境庐的主人便是有着“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之称的黄遵宪。在他自己亲手建起的书斋人境庐里,他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完成了《日本国志》手稿,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

《日本国志》是梅州与日韩之间交流密切的佐证之一。

“从清朝末年到现代,梅州与日韩之间的客家文化交流基本没有断过,为梅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奠定了基础。”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研究员周云水表示,晚清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日本侨领潘植我等梅州客家人,是促进梅州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典型人物。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更有大批日韩学者来梅州开展田野调查,从事客家文化研究,推动梅州与日韩之间围绕客家文化进行交流与合作,以文为媒架起了沟通桥梁。

可以说,从古至今,梅州与日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客家人以及客家文化与日韩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联系。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梅州能成为“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离不开这座城市自身的文化自信以及作为文化大市的独特魅力。

在梅州这片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中原迁徙传承下来的客家文化,在峥嵘岁月里沉淀下来的红色文化,满载乡愁漂洋过海的华侨文化,齐头并进,争吐芬芳,共同构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

“基于长期的历史积淀,客家文化具有悠久性、包容性、多元性等特征。”从事客家文化研究近30年的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肖文评认为,客家话是客家文化最为重要的特征,客家围龙屋则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客家民系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生活中的古典”。想要体验深厚的客家文化积淀、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梅州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漫步花萼楼、南华又庐,可以与前人“对话”,感知客家人的朴实、团结和智慧;寻访百侯镇、羊岃村,“耕读传家”下的人文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充满中州古韵的广东汉剧、诗词韵律的客家山歌、提线木偶的傀儡之谜等,更是动人心魄……沉浸其中,可知梅州素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的美誉果真名不虚传。

近年来,梅州市文遗保护高效推进、服务效能高标提升、文艺创作屡攀“高峰”、文旅融合高质发展、特色品牌高扬拓展,具有文化资源丰富、公共文化设施齐全、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等优势,为梅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何创建?

对标对表全力备战迎检

明末清初,许多客家人为谋生背井离乡,从松口火船码头坐船辗转汕头,下南洋,闯世界。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松口建立中国移民纪念广场。矗立在广场的移民纪念碑由名为《家园》的雕塑组成,雕塑上七只和平鸽代表散布全球的客家民系,基座则以浮雕形式浓缩了客家人迁徙、分布等元素。

奔流不息的梅江水流入韩江,奔向他乡异国,祖祖辈辈的客家人从山的这边走到海的那边,梅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侨之乡。

据悉,现有700多万客家籍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促进梅州与东亚、东南亚乃至世界的紧密文化交流。

因此,发挥中国移民纪念广场的国际文化品牌作用,是梅州推动创建工作的举措之一。

谋而后定,行且坚毅。一场声势浩大的迎检备战,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首先,梅州按照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要求精心筹划年度活动,将在当选年举办超过100场次以“东亚文化之都”为主题的文旅活动。

再者,是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抓手推动文化生态产业化,大力推进建设一系列文旅大项目支撑起“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全面诠释全球客家人精神家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其三,着眼于验收标准推进具体创建工作,创建工作牵涉面广、任务重、时间紧,从现在至12月终审只有不到2个月时间,梅州已按照标准快而有序地开展创建工作,勠力完善各项验收指标,突出特色和优势,举全市之力,力争高分当选。

“当选是目标,但不是目的。梅州在创建一开始就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以创建为抓手,完善强项、补齐短板,另一方面对标考核,有针对性地落实执行。”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客家研究学者胡希张今年已91岁高龄,撰写过20多部关于客家文化研究的著作,他在得知梅州成为“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后,对于文化之乡的名片又一次被众人熟知感到十分高兴。

“改革开放以来,梅州越来越多山歌、汉乐和曲艺作品走出山门,走进珠三角、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胡希张说,梅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要和擦亮世界客都金字招牌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合作。

“梅州要把全域文化资源联动起来,包括内外联动激发海内外梅州客家人的积极性,市县联动发挥文化资源的规模效应和核心展示效应,行业联动聚集特色,政企联动发挥各种文化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古今联动不断创新文化资源,生态联动则是以生态文明承载充实文化。”周云水建议。

有何意义?

助推广东打造文化强省

随着“东亚文化之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城市意识到,这是加入东亚文化朋友圈,树立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强市的重要契机。

这也是梅州积极申创“东亚文化之都”的初衷。

对于当选城市而言,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成为东亚文化建设高地。比如绍兴获选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后,政府设立了超100亿元的古城专项基金,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来保护古城。

此外,获选的城市还会获得一定的资源倾斜。比如2020年就是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的“扬州年”,当年举办的中日韩文化交流活动便融入扬州元素,有力扩展了扬州的城市知名度。

肖文评表示,梅州的客家文化地方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力较高,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是梅州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的良机。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三国共同举办的国家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更是前所未有的背景和机遇,有助于国际社会重新认识梅州、感知梅州,是提升梅州城市文化国际认知度的重要路径。

业内专家表示,梅州如当选“东亚文化之都”,不仅将作为东亚文化建设高地举办各类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还将打通梅州与日韩的交流渠道、增进彼此文化交流,进一步提高文化之乡的知名度、美誉度,打响梅州IP,助推广东打造文化强省。

除此之外,在创建过程中,梅州也可以进一步挖掘客家文化深厚内涵,推动梅州城市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借助竞选重新梳理城市文脉、盘活城市文化资源、完善文化发展体系和机制。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对于有着千年文脉的梅州来说,正当其时。

当前,进入新发展阶段,广东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奋力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

客家文化是广东岭南三大主要地域文化之一,梅州作为广东省唯一的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已然肩负着助推广东打造文化强省的重要使命。

上下同欲者胜。梅州深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评选,也是向世界展现客家文化、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价值的重要舞台。梅州全市上下同心协力、主动作为、齐抓共建,力争高分当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

名词解释

东亚文化之都

中日韩三国共同创立的国际城市文化名片,也是我国文化领域含金量最高的国际品牌之一,指具备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和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具备一定的东亚文化资源、东亚文化气质并反映东亚文化精神,对促进东亚文化交流与互学互鉴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并经过一定程序认定的城市。

目前,中日韩三个国家已有25座城市被认定为“东亚文化之都”。其中,中国有泉州、青岛、宁波、长沙、哈尔滨、西安、扬州、绍兴、敦煌9座城市当选。

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候选城市共有13个,分别是沈阳、镇江、湖州、洛阳、开封、景德镇、潍坊、武汉、梅州、成都、大理、延安、喀什。

声音

广东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

打通梅州与亚洲文明对话的通道

客家文化是岭南三大主要地域文化之一,随着近代以来客家人向海外的广泛播迁,客家文化成为包括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内的全世界人们共享的一种特色文化。

作为粤北文化和旅游大市,梅州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文历史、革命文物、生态旅游资源。希望梅州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挖掘客家文化深厚内涵,推动梅州城市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加强与日韩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讲好梅州故事,用国际化的视野、客家文化的特色,打通梅州与亚洲文明对话的通道。

梅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晖:

致力打造全球客家文化高地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是落实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倡议的重要举措,梅州倍加珍惜此次机会,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挖掘并用好客家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扩大客家文化影响力,致力打造全球客家文化高地,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同时,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将认真学习借鉴国内成功创建的经验,对照评分标准,进一步查漏补缺、巩固提升,以最好状态、最优成绩迎接今年12月的终审。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谢钦文:

以创建为抓手推动文化生态产业化

梅州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抓手推动文化生态产业化,大力推进建设一系列文旅大项目支撑起“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全面诠释全球客家人精神家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其中包括做好客家文章,发挥品牌作用,提升名人效应,以及深挖文化内涵,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还有建设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聚集区,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研究员周云水:

以文化促开放拓展日韩市场

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是带动区域发展重要的动力源和助推器,更是以文化促开放的历史契机。

梅州一方面要通过“走出去”实现“销出去”,探讨在韩、日设立品牌展示中心等平台载体,将梅州优势商品销售到当地市场的路径。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平台”带动“引进来”,因为旅游业是“东亚文化之都”文化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引擎,梅州可以通过网络推介满足各类需求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及住宿、交通、美食、购物等信息,拓展日韩市场。(●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标签: 文化之乡 候选城市 入选城市 华侨之乡

推荐阅读

2021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开幕 大型玉雕《大儒王阳明》捐赠

吾心光明,亦复何言,今年是王阳明诞生549周年。昨天上午,以阳明故里明理力行为主题的2021宁波(余姚)阳...

“楹联之乡”激活文化资源打造响亮文化名片 “精神佳肴”扎根群众基层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如今,楹联习俗已成为汕头濠江区的省级非...

大沥新兴文化带动优秀历史文化传承 现代新方式传承“非遗”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中可以不断焕新的动力。文化遗珍,全民共享大沥镇红色文化遗产...

梅州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 对标对表全力备战迎检

文化梅州即将迎来一场大考。今年8月,全国共13个城市被列为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梅州市是广东省...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开幕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1月8日,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史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传承创新岭南文化,由国务院参...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市